作者:二木
图片
复盘笔录:累计第1387期
导言:分享一下我针灸的开路针法—冲象针法,它是将对冲及取象的原理相结合,无需辨证论治,只要你足够有趣,总能找到疾病相应的治疗位点。
图片
对冲和取象的原理,有一定中医基础的朋友应该很熟悉吧,对冲原理和取象原理都可以单独使用,如果两者相结合将会有无穷的变化。
我把应用对冲取象原理治病的针法称作冲象针法,临床中很多一针止痛的案例,就是应用冲象针法产生的。
这个针法不需要你去辨证,不需要你有很深的中医基础,只需要你足够有趣,足够有想象力和创造力。
图片
图片
常用对冲
前后对冲(比如:咽痛扎玉枕区项韧带)
左右对冲(比如:左曲池穴疼扎右曲池)
上下对冲(比如:头痛扎脚上穴位)
交叉对冲(比如:左手对应右脚)
首尾对冲(这个指的经络首尾,比如说膀胱经起于睛明穴,终于至阴穴,两穴首尾对冲,那首尾倒数第二个穴之间也是对冲,起点附近有病变可以扎终点,这个意思)
内外对冲(最外面即最里面,中脘浅刺可以治疗胃里面病变)
我自己应用比较多的是交叉对冲,交叉对冲包含了上下对冲,左右对冲,威力巨大。就像一个球一样,球面上一点,真的对冲过去,一定是穿过球心的另一面,而不是左右和上下。
图片
图片
常用取象
我把我见过的取象,以及自己探索到的一些取象,做一个整理,算是自己的笔记方便查阅,也算是给大家做参考吧。这里必须提一点,文中有很多取象是左常波老师有趣的灵魂所发现的。
1、脸与躯干取象:
如果把整张脸放在躯干,两条眉毛对应两个锁骨,眉毛之间的印堂穴对应锁骨之间的天突穴,印堂上一点对应咽喉。
两个眼眶对应两个乳房,鼻根(眼眶之间)对应膻中(两乳之间)。两颧骨对应两肋弓,鼻尖对应剑突,口唇对应肚脐,鼻尖与口唇之间则对应剑突到肚脐。口唇下则对应小腹部。
把印堂到前发际线分为三段,下段对应脖子,中段对应印堂到下巴,上段对应额头。印堂对应天突穴。
图片
2、手脚取象:
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相当于内外踝尖,掌根相当于足跟。那么阳溪穴对应太溪穴,阳谷穴对应昆仑穴,阳池对应解溪。涌泉对应劳宫穴。
图片
3、手上有4个常用取象
❶大拇指第一节相当于头,第二节相当于脖子,大鱼际相当于胸腹盆腔。大拇指背面指甲盖相当于头顶骨,指甲下面皮肤相当于后脑勺。
图片
❷大叉穴取象:食指和拇指相当于两条腿,两指中间相当于会阴,此处进针,一次穿过盆腔,腹腔,胸腔,合谷穴大致对应中脘穴。灵骨穴大致对应天突穴。
图片
❸把拳头看成头,手腕看成脖子,小臂掌面就是胸腹腔,小臂背面就是后背。内关穴大致对应膻中穴,喉感穴对应肚脐,喉感穴上一点对应胃脘部。胫骨与桡骨之间就是脊柱。
图片
❹将整个手掌 看成一个人:
a.中指远心段对应头(远端横纹对应咽喉),中段对应脖子(中间横纹对应天突),近心段对应胸腔(近端横纹对应剑突),掌指关节处对应中脘,掌心中央对应神阙,掌根对应盆腔。中指背面远端横纹对应风府哑门(木火穴),近端横纹对应大椎穴。
b.无名指、指食指相当于两条胳膊,第一节对应手掌,第二节对应小臂,第三节对应上臂。第一横纹对应腕横纹,第二横纹对应肘横纹,掌指关节对应肩关节。
c.小指和大拇指对应两条腿,小指第一节对应脚,第二节对应小腿,第三节对应大腿。掌指关节对应髋关节。
图片
翻过手来,就像四条腿的乌龟
图片
4、颈腰、手脚腕取象:
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相当于内外踝尖,又相当于两个髂前上棘,所以手腕、脚腕和腰是对应的。同时把手脚看成头,手腕、脚腕和脖子又对应,所以这四个部位是完全对应的,而且后仰的感觉一致,既属于取象对应,也属于同频对应。
图片
5、小腿上取象:
膝盖对应后脑勺,两个膝眼对应两侧风池穴,胫骨脊对应脊柱,胫骨脊外侧对应后背,内侧对应胸腹。我的转木取针法在小腿胸腔对应部位操作可令胸腔发热,小腿腹腔部位操作可令腹腔发热。
另外小腿肚子也可以看做肚子,承山穴可以看做是肚脐,跟腱可以看做是耻骨联合,承山穴到跟腱相当于小腹。
图片
图片
6、百会到神道穴取象
枕骨下相当于剑突下,治疗心下胃脘疾患可以调解枕骨下硬结。风池穴到翳风穴这一段相当于肋弓,治疗胸胁胀痛可以考虑探查。到大椎相当于神阙,调解富贵包腹部会发热。神道穴(第五胸椎)大致相当于耻骨联合。
图片
7、其它:
(1)小拇指蜷缩像耳蜗,液门穴、中渚穴,后溪穴可以治疗耳疾。
图片
(2)鼻子像一个盘腿打坐的人,鼻尖像尾骨尖,鼻翼像屁股(膝盖),鼻梁像脊柱,鼻根部像颈椎。尾椎骨痛可扎鼻尖刺血。右边鼻翼对应左边膝盖。
图片
(3)内关-膻中-印堂相对应(取象),将整个脸放在躯干,两个眼眶相当于两乳房,印堂(准确说是鼻根,不过从印堂进针)就相当于膻中。将拳头看成头,小臂看成胸腹部,内关大致相当于膻中。这样治疗胸闷三穴可以通用,治疗乳房或者眼睛的疾病,在内关两侧找压痛点亦可。
图片
(4)鼻尖——尾骨尖——肘尖——枕骨尖——剑突尖
(5)口唇相当于会阴阴唇
(6)两手拇指、食指对接像口,大叉穴相当地仓穴,灵骨穴相当于颊车穴,可以治疗面瘫、牙痛。
图片
(7)头骨结合缝隙像是一个趴在头上的人形,经常向上扎神庭穴治疗后头痛就是用了这个取象。
图片
(8)三角肌取象子宫
图片
(9)腓肠肌两肌腹夹角的凹陷是承山穴,两肌腹相当于两半屁股,承山穴处即是肛门,扎承山穴治疗痔疮就是这个取象原理。
图片
图片
冲象针法应用举例
单独的应用对冲和取象去治疗这个很简单,不再多说,对应着扎或者长得像就扎就行。
两者联合才是重点,下面举几个例子以帮助大家拓展思维。
比如说鼻炎,鼻尖取象对应枕骨尖,两者又前后对冲。治疗鼻炎可以在枕骨尖周围找硬结解开。
比如说左侧胯骨痛,可以在右手拇指掌趾关节处下针。参照上面取象,拇指掌趾关节取象胯骨,且两者属于X交叉对冲。
再比如右侧肩膀痛,可以在左手食指掌趾关节处下针(二间穴处)。参照上面取象,食指掌趾关节取象肩关节,且两者属于交叉对冲。
后面大家自己扩展联想即可。
图片
下面这段话是我当年应用这套针法时写的,原封不动放进来,现在看这段话依旧对自己有启发意义。
冲象针法没有固定的取穴,却无处不是穴
将对冲取象的原理结合在一起,大大扩展了调气调血调经筋的范围。对冲取象思维在针灸临床中很常见,但是不成系统,里面一些规律也需要深入去挖掘,两种思维多用来取穴调气,我将调血与调经筋也放入其中,可以大大扩展治疗思路。
或者该称冲象针法为拓展针法,或者触角针法,你有多大想象力,它就有多大发挥空间。
写在最后:临床在于灵动、活泼、有趣、应机,一旦失去这些,疗效不仅会下滑,所谓的看病也是乏味。
作者 | 二木
部分图片来源 | 大家中医/3Dbody解剖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亿策略配资-配资安全炒股配资门户-配资论坛app下载-实盘交易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